咨詢熱線:0834-8533784
聯系地址: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特木里鎮則洛村4組1號
電子郵箱:bjsfny@126.com
“橫壟是川農大教授種的,緊挨著的那塊豎壟地,是成都一家公司種的。(種)在一起比賽呢,看誰的品種好!”1月22日,涼山州布拖縣布江蜀豐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里,工作人員邊走邊給記者介紹兩塊藍莓田。不遠處,有人蹲在田埂邊,記錄著生長情況。這個園區是江油、布拖兩地脫貧攻堅對口協作的重點產業項目,總投資6700多萬元,去年7月全面竣工。
整個園區最吸引人的是智能育種大棚。大棚占地5000平方米,白色的棚頂下是可伸縮的遮陽布,鋼架之間整齊擺放著淺綠色的馬鈴薯原原種育種箱,棚內已實現聯網,可隨時監測溫度、濕度等,科技感十足。
培育原原種,助力馬鈴薯產量大幅提高
走進智能育種大棚,在育種箱內,有一塊綠色泡沫板,上面均勻分布著32個小孔。泡沫板下,有許多藍色的管子,裝有一個個黑色的噴嘴,可噴灑水分、營養液等。“我們在這里培育馬鈴薯原原種。”園區工作人員任斌抬起一塊泡沫板說,根據“馬鈴薯家譜”,培育高質量的原原種對馬鈴薯生產非常重要。
布拖縣是馬鈴薯種植大縣,種植面積達20萬畝。但由于當地此前無法培育原原種,只能從云南、青海、甘肅等地購買,已花費上千萬元。
隨著布江蜀豐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建立,這個問題得以解決。去年3月開始,園區首次培育原原種,當年收獲117萬粒。園區負責人胡鋼說,去年只是試種,今年他們預計培育兩季共計400萬粒原原種,能滿足布拖縣70%的種薯需求。
這對布拖縣意味著什么?胡鋼說,如果從外地采購原原種,運距遠、損耗大;如果靠農戶自留種薯,將導致品種嚴重退化,從而使畝產降低。“使用園區繁育的優良脫毒種薯,預計馬鈴薯畝產將增長300公斤。”他表示,這不僅有助于布拖建設馬鈴薯原種、生產種供應基地,更將帶動全縣10萬彝族群眾增產增收。
三產融合發展,園區簽下自駕游基地項目
當日下午1點,陽光驅走霧氣,園區的人工湖旁,有人坐在椅子上瞇眼曬太陽。
“未來要在園區內發展觀光休閑農業。”胡鋼倚著岸邊欄桿說,由于海拔較高,布拖縣夏季非常涼爽。這里距離西昌市也只有兩個小時車程,是不少人的避暑首選地。
看準這個市場,本月園區已與北京首旅集團簽訂了自駕游基地項目。今年火把節之前,雙方要完成線路開發和大本營建設。未來游客可在園區內垂釣、采摘,還能駕車欣賞萬畝索瑪花、風電長廊等景色。
三產融合是布江蜀豐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發展方向。胡鋼說,要以馬鈴薯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,生產各種馬鈴薯方便、休閑食品。同時打造電商展示交易和技能培訓中心,通過電商平臺,讓更多人知曉布拖優質農產品。
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、不斷促進群眾就業增收,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、長久之計。”胡鋼介紹,園區通過流轉土地給貧困群眾分紅,分紅比例按照每畝地產值的10%到20%計算。
貧困群眾還可以到園區務工增加收入。去年以來,先后有近百名貧困群眾在此打工。特木里鎮蘇呷村村民黑木么惹歪就是其中一位。黑木么惹歪一家9口,全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。園區建起來后,她有了就近務工的機會,目前已掙了近1萬元,今年還準備試種萵筍、花菜等。
布拖縣農戶沒有種植蔬菜的習慣,黑木么惹歪為啥敢做出如此“大膽”的決定?“務工學了一些技術,而且園區還提供種苗,負責收購。我算過了,有奔頭。”她笑著說。